学习目标:
 
  1. 理解区域间路由原理
 
  2. 理解Network-Summary-LSA
 
  3. 理解虚连接
 
  4. 理解区域间路由汇聚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上有多个LSDB,ABR为每个区域维护一个LSDB。ABR将所连接的非骨干区域内的链路状态信息抽象成路由信息,并发布到骨干区域中,由骨干区域进一步发布到其它骨干区域中。
 
  ABR也要将骨干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抽象成路由信息,并发布到所连接的非骨干区域中。
 
  上图中:RTA生成关于N1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泛洪到RTB。RTB生成关于N1的抽象路由信息并在骨干区域内泛洪。RTC将接收到的抽象路由信息泛洪到RTD。
 
  上图中:如果关于Area2 和Area3之间发布路由信息是允许的,那么一个区域间的环路就会形成。
 
  为了避免区域间的环路,OSPF规定不允许直接在两个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只允许在一个区域内部或者在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因此,每个区域边界路由器(ABR)都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
 
  Network-Summary-LSA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ink State ID被设置成目的网段的IP地址。
 
  Net mask被设置成目的网段的网络掩码。
 
  Metric被设置成从该ABR到达目的网段的开销值。
 
  以网段10.1.1.0/24为例,区域间路由发布的过程如下:
 
  首先,RTB(Area 1的ABR)将该网段的路由信息发布到骨干区域中。
 
  然后,RTC通过骨干区域学习到RTB发布的关于网段10.1.1.0/24的路由信息。
 
  最后,RTC根据从骨干区域学习到Network-Summary-LSA重新生成一条新的Network-Summary-LSA,并发布到Area 2中,在这条新的LSA中:Advertising Router修改为RTC本身的Router ID;到目的网段的开销需要重新计算,修改为从RTC到目的网段的总开销。
 
  骨干区域必须是连续的,但是并不要求物理上连续,可以使用虚连接使骨干区域逻辑上连续。
 
  虚连续可以在任意两个区域边界路由器上建立,但是要求这两个区域边界路由器都有端口连接到一个共同的非骨干区域。
 
  虚连接是属于骨干区域(Area 0)的一条虚拟链路。
 
  本例中,在RTA和RTB之间建立一条虚连接,以使RTB连接到骨干区域。
 
  问题:
 
  1. 区域间传递的是否为链路状态信息?
 
  2. 如何避免区域间环路的产生?
 
  3. 如何确定虚连接的对端IP地址?
 
  4. 区域间路由汇聚功能在什么路由器上配置?
 
  答:
 
  1. 不是,区域间传递的是路由信息,不是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
 
  2. 只允许在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路由信息,不允许在非骨干区域之间直接发布路由信息。
 
  3. 通过计算对端路由器的最短路径树找到对端路由器在虚连接上的IP地址。
 
  4. 在区域边界路由器(ABR)上配置
 
  以上就是对OSPF区域间路由技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dawei

【声明】:连云港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